资料图

畅销小说家与我们印象中的文学家相距甚远,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文风也不会晦涩难懂。这或许也是其轻松易读的来源,因为大家原本都是普通人啊。东野圭吾就是这样一个同你我都很相似的普通人。

今天所说的是东野圭吾的《单恋》,曾入围直木奖。他在这部作品中试图讨论性别议题。这本书作为推理小说来说可能差强人意,单线叙述,推理都是借助一些新出现的线索展开,但是作为性别议题的入门读物,确实是我读过的最有趣,最浅显的书了。下次,身旁有直男癌患者建议买一本《单恋》给他,不要放弃治疗啊。

此书主题特殊,围绕著“性别认同障碍者”展现其内心转折、如何在社会隐藏或自处、以及他/她们的爱情与友情。可贵的是并不是从猎奇的角度,而是以一种认真探讨的方式去谈论此议题。

故事背景发生于日本经济泡沫之后(萧条的银座,变性酒吧),人物设定以大学期间的美式橄榄球队员为基础,充分利用其中四分卫等角色相互影射(体育竞技与双性人)。

更多的细节就不透露了,这里单单拎出来文中对性别的几个比喻。对于其中涉及的对性别的探讨,便可知一二。

1.硬币正反与南北极 ​硬币的比喻来自男主,哲朗,一名可悲的英雄主义异性恋男性。

​南北极的比喻来自美月,一名生理性别女,社会性别自我认同为男,性倾向为女(也有可能为双)的跨性别异性恋。(好绕,也不知道有没有说对。)

​“这张照片上的女人,将男女关系比喻成北极和南极。不过我用这和硬币的表里有和不同加以反驳。”

​如果是硬币的话,无法从背面到正面去,但是北极则可以移动到南极。因为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不过,距离相当遥远就是了。”

2.灰石的比喻 ​灰石的比喻来自中尾,一名能够一眼分辨LGBT的异性恋男性,爱着美月。

​中尾LGBT雷达能力的来源可能来自母亲,母亲生理性别女,社会性别自我认同为男,生下他后离家出走。

​“不单只是肉体是女人,内心是男人这么单纯。那家伙的内心既是男人,也是女人。反过来说,也可以说她的内心两者皆非。”

​“你的意思是,她的内心是一体两面吗?”

​听到哲朗的问题,中尾稍微想了一下之后,还是表示否定。

​“这种感说法,大概不足以表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果要讲得浅显易懂一点,假设男人是黑石;女人是白石,美月则是灰石。她具有两者的要素。而且是各百分之五十,但是无法属于其中之一。原本所有人就不是彻底的黑或白,而是居于由黑至白的渐层之中。至于她则是处于渐层的正中央。”“我想人脑应该是不稳定的。”中尾说,

​“我想每个人身处于渐层上的位置,会因为那一天的身体状况或四周环境而左右挪移。就连我或你,也会因为日子的不同,有时稍微靠近女人那一端。不过,就算百分之九十五的黑变成百分之九十的黑,也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百分之五十的黑变成百分之四十五的黑,就差得远了。如此一来,白的部分就多了百分之十。”

3.莫比乌斯的比喻 ​莫比乌斯的比喻来自相川,变性人酒吧老板,一名,额,我想一下,暂时界定为支持性别流动的酷儿好了……到这里,性别认同障碍这种疾病本身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她或许会那么说。可是,人经常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相川的手在茶几上十指交握,盯着哲朗的脸。“你刚才用了‘一般女人’这个说法。那么,我想问你,一般女人是怎样的女人呢?”

​“我想一般女人是指身心都是女人。”

​“我知道了。那么,身体是女人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将它定义成性染色体为XX。实际上也有例外,说我们现在姑且不论。接着,内心是女人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从小就想穿裙子吗?是喜欢玩办家家酒吗?还是喜欢洋娃娃更甚于机器人,喜欢蝴蝶结更是甚于棒球帽呢?”

​“我知道哪些东西纯粹是受到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可是,世上存在女性的性格,这是事实吧?”

​相川深深点了点头。“我承认人类的特性有分男女。那么我问你,你所说的女人,是指内心百分之百都是女人的人吗?只要女人的部分占整体的大部分,就算是普通女人。”

​“比例多寡并没有一定标准,而是主观的,这究竟该由谁决定呢?”

​“我认为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就像是莫比乌斯环的正面和反面。”

​“如果是普通的一张纸,背面不管到那里都是背面,而正面永远都是正面。两者不会有相遇的一天。但若是莫比乌斯环,心想是正面而往前进的话,不知不觉间就会绕道背面。换句话说,两者是相连的。这世上的所有人,都处在这条莫比乌斯环之上。没有完全的男人,也没有完全的女人。不但如此,每个人手中的莫比乌斯环都不止一条。一般人的某部分是男人,但其他部分是女人。你的内心世界中,应该也有许多部分是女人。同样是性别认同障碍者,情况也各有不同;同样是变性者,情况也有千百种。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就连这张照片上的人也和我一样,应该不能用身体是女人,内心是男人这种单纯的说法一语带过。”

​相川没动手术,也没有接受荷尔蒙疗法。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异常。我相信以这颗心,拥有这具躯体,就是我自己。没有必要做任何改变。”

​“我并不能剥夺他们想要解放自我的渴望。可悲的是,当今社会上老是规定男人要这样,女人要那样,甚至连外表也不放过。这就难怪从小在这种社会规范下成长的人,会一心认为自己的外表不是应有的模样,厌恶浑圆饱满的乳房。我认为性别认同障碍这种疾病并不存在。应该治疗的是试图排除弱势族群的社会。”

​“只要社会接纳的话,他们就不必接受荷尔蒙疗法和动手术了吗?”

​“我是这么相信。不过,或许不可能吧。”相川摇头,叹了一口气。“人类害怕陌生的事物。因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么强调‘性别认同障碍’这个字眼,世上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想要被接纳的心情,大概今后也无法传达给一般人吧。而这份单恋也将持续下去。”

​相川将刚才的纸条在手中捏烂。

​“北极和南极的比喻也不差,但我还是认为莫比乌斯环比较贴切。男人和女人是一体两面,关系密不可分,人在某些时间点一定会显现出另一个性别的特征。”说完,她开怀地笑了。

总而言之,《单恋》这本小说中对于性别的讨论是十分充分和广泛的,除了上述三个比喻之外,还将探讨的可能延伸到更为广泛的主流人群身上。

身为女性的理沙子的故事有着很浓的女性主义的色彩。女性的职业,生育,婚姻……

田径运动员末永睦美(是一名假性阴阳人),借助睦美,探讨了现行田径竞技中的染色体检测,讨论了生理性别……

其中涉及的成长与兄弟情义也令人颇为感动:

“为什么人会变呢?而且是往坏的方向改变。一旦成功就变得傲慢无礼;一旦失败就变得卑躬屈膝。我从前也不想变成这样的大人。我不想要汲汲营营与有钱人家千金结婚,致力于不玷污家族名誉的人生,可是现实中我却选择了这条路。我基于这种自我厌恶,燃起了和嵯峨他们一同面对性别问题的热情。可是这或许就是一种自我满足,逃避现实罢了。我好怀念一心想着打到眼前敌人的时代。”

这本小说虽然不一定有着十分坚实的学科背景作为基础,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如同理沙子所说,美月的话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人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因为对方是男是女而有所不同。”性少数群体的浮现为更为广泛的男女之间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参照。

对于单恋这个名字的解释:除了形容中尾对于美月的爱之外,还是对于跨性别者本身的比喻:

“这是一段十多年的单恋。而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身处于莫比乌斯环之上,持续着单恋。”🌈


延伸阅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